党建动态

市直党建

欢迎访问中共温州市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农历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动态

>

市直党建

>

党建引领促发展 政会联建聚动能——市人力社保局跨域人才服务模式的创新实践

发布来源:温州市机关党建网

发布日期:2025-11-03 17:16:03

浏览次数: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才工作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人才引领驱动”的重大论断,强调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近日,温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筹直属单位温州市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党支部,与杭州市温州商会第四党支部联合举办的2025年在杭温籍学子菁英会,正是对这一精神的生动践行。这场以“创新温州建设,青春赋能家乡”为主题的跨域联建活动,通过政策宣讲、座谈交流、大使颁授等多维举措,构建起“知温州-议温州-来温州-留温州”的人才服务闭环,为新时代地方人才工作探索出“党建引领、政会协同、双向赋能”的新路径。

政策赋能,构建人才服务“政策矩阵”

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精准有效的政策供给是吸引人才的核心抓手。此次联建活动中,温州市人力社保局牵头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团市委等多部门联合推出的“政策组合拳”,充分体现了“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导向。“人才新政40条”“510+人才政策”等这些最新政策不仅解决了人才来温发展的“后顾之忧”,市人力社保局更通过推动建立“高层次人才编制池”“温州产业引才地图”等创新举措,实现了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云软件谷、智能谷等高能级平台的现场推介,进一步将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机遇。作为温州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这些平台既为人才提供了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也通过“产业引才地图”让学子清晰感知家乡的产业布局与人才需求。这种“政策+平台”的双轮驱动模式,打破了传统人才工作中政策宣讲与产业实际脱节的壁垒,使人才政策从“纸面”走向“地面”,真正成为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的“强磁场”。

情感联结,激活“以才引才”内生动力

人才工作既要靠政策“筑巢”,更要靠情感“留凤”。此次联建活动深谙“以情聚才”之道,通过多元互动形式构建起人才与家乡的情感纽带。座谈交流环节联动温州市驻杭办、招商引智办、温州商会等多方资源,围绕“温杭就业环境对比”“温州产业人才需求趋势”等学子关切话题展开深度对话,既解答了职业发展中的现实困惑,也让在杭温籍学子感受到家乡对人才的重视与期盼。这种“面对面”的沟通方式,比单向度的政策宣讲更具温度,有效拉近了人才与家乡的心理距离。

“瓯越引才大使”的颁授则是“以才引才”机制的创新实践。来自浙江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高校的8名学子与招商引智代表获聘成为“瓯越引才大使”,他们既是温州人才政策的“宣传员”,也是在杭温籍群体需求的“反馈员”。这种“本土人才+驻外机构”的大使队伍结构,充分利用了学子的亲缘、学缘优势,将引才触角延伸至高校一线,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裂变效应。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强调的“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温州通过激活人才“朋友圈”,正在构建一个遍布杭城的“人才引育网络”。

机制创新,探索跨域联建“红色样板”

温州市人力社保局直属单位市人才中心党支部与杭州市温州商会第四党支部的党建联建,本质上是一次市人力社保局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的重要突破。作为政府服务机构人社部门与社会组织的跨界合作,这种模式既发挥了党支部在人才工作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又借助商会的资源整合优势,实现了“1+1>2”的协同效应。联建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在市人力社保局统筹下,双方从“短期活动合作”迈向“长期机制共建”,未来将在“资源整合、活动共办、发展共联”的框架下,持续创新人才服务载体。

从战略层面看,这种跨域联建模式精准契合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的要求。杭州作为浙江省人才高地,集聚了大量温籍高校学子与专业人才,而温州则拥有产业基础与发展空间,双方的优势互补形成了“人才资源”与“发展机遇”的双向流动。这种“杭温联动”的人才工作格局,不仅为温州打造区域重要人才中心注入新活力,也为长三角地区人才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地方样本。

此次温州市人力社保局统筹直属单位市人才中心与杭州市温州商会的党建联建活动,是市人力社保局践行新时代地方人才工作的一次生动实践。它深刻证明,党建引领是人才工作的“定盘星”,政会协同是人才服务的“增效器”,情感联结是人才留存的“粘合剂”。市人力社保局将以此为新的起点,持续推动联建双方对“创新活动载体、拓展合作领域”的持续探索,以这种跨域党建联建“红色纽带”吸引更多温籍人才“回流”发展,为温州“高水平建设创新温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汇聚起磅礴的人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