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动态

市直党建

欢迎访问中共温州市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农历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动态

>

市直党建

>

温州以“1+e+N”模式将登记服务多维延伸,助力山区海岛服务均等化

发布来源:温州市机关党建网

发布日期:2025-07-08 17:00:24

浏览次数:

温州地处浙南沿海及浙闽交界处,市辖内山区、海岛面积占比超70%,有洞头、永嘉、文成、泰顺、苍南等5个山区海岛县,偏远村镇至县城政务中心往返常常要耗时3-5个小时,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留守老人占比高、历史遗留问题多、部门协作不畅等问题,长期以来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异显著。为此,我市自然资源部门探索“1+e+N”模式,延伸服务半径,通过数字赋能、服务下沉、协同治理等多措并举,助力山区海岛服务提质增效。

一、主要做法

(一)数字技术赋能,集成数据共享,打造一键式“指尖办理”新路径。一是多维建设线上登记平台,市级层面统筹设计“不动产智治”平台应用场景,打通19个部门数据,整合44类事项,主动提取公安身份信息、工商登记信息、契税缴纳信息等,实现高频事项“全程网办”;同时,文成县搭建为侨服务“全球通”服务场景,提供海外远程视频公证服务,真正意义上实现“省内通办”“跨省通办”和“跨境通办”,让不动产登记“好办快办”二是迭代升级抵押登记“直通车”,优化“金融+不动产登记”服务,打通政银信息壁垒,设置数据专线,建立银行预受理平台,启用抵押登记电子证明,在银行网点即可实现“全流程、不见面”办理抵押登记;三是创新推动不动产登记“AI化”,深化不动产登记服务数“智”化转型,苍南县自主研发不动产“AI智库”,设计办公助理、法律顾问、职场讲师等七大应用场景,全方位提供智能问答、政策咨询、办事引导等多元化服务,实现不动产登记咨询服务不打烊。截至目前,我市网办率从2020年的41%提升至90%以上,材料共享比例从6.9%提升到65.7%,高频业务实现“24小时智能申请”。

(二)窗口装进背包,升级服务到户,实行全流程“上门帮办”新模式。抽调骨干力量,成立不动产登记先锋服务队,充分发挥“温心登”党建品牌服务机制作用,以“背包上门无偿办、帮办代办零跑办、专属服务定制办”等多样化形式,打通登记服务“最后一公里”。一是送服务上门,针对出行困难、沟通不便的群众,通过预约后选派精通方言的工作人员,配备必要设备上门,协助上传资料,并同步审查,确保及时反馈问题、补齐材料;二是送证书到家,为了让群众少跑腿、早拿证,借助于“温报即时达”平台,推出证书快递半日达服务。群众在申请登记后,可自行选择快递送证业务,实现“足不出户,证件到家”;三是送政策入户,针对山区海岛消息闭塞的情况,梳理汇总登记常见问题,联合乡镇干部共同下村,上门为群众解答问题,宣传不动产登记法律法规,回应群众关切。截至目前,为山区海岛地区开展上门帮办代办服务2.9万次,减少跑腿里程超10万公里。

(三)协同工作机制,延伸服务半径,形成全域化“多点辐射”新版图。一是设置延伸服务站点,在县(市、区)级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业务的基础上,联合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基层不动产登记延伸服务点,在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办事体验的同时,疏缓县级政务大厅业务压力;二是实行定期驻村服务,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设置流动工作室,选派业务骨干入村提供政策咨询、资料收集、材料预审等服务。市本级在偏远村落设立“农房登记党团服务流动工作室”,建立“周三见”机制,定时定点开展现场登记服务;三是开展巡回专场办公,为解决交房与交证不同步的问题,推行安置房项目专场办公,强化不动产登记与属地镇街、税务、拆征部门等6大部门协同联动,推进不动产登记与安置房结算等10个事项深度融合。回迁安置户完成安置房结算后,即可申请办证,打好“交房即交证”组合拳,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截至目前,我市已设置“登记分中心+便民中心”延伸服务点114个,惠及群众超5.3万人次。

二、经验启示

(一)数智赋能是推动公共服务高效化、便捷化的前提。通过不断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应用拓展,创新探索“人工智能+不动产登记”服务模式,创新视频认证、代办员等制度,打破部门职责边界,变“串联”为“并联”,大力提升服务质效,以“数字工具”突破地理约束,让办事群众切身体会到“数字智登”的便利与实惠。

(二)服务下沉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的关键。山区海岛服务需要“走出大厅、走进院坝”,借助于流动登记车、背包服务队等载体,将窗口延伸至村口、码头。为老年人、渔民等群众提供“上门办”“远程办”服务,不断完善基层不动产登记服务体系,以“人力投入”弥补设施短板,突出“家门口办事”的便利和实惠。

(三)协同治理是打开公共服务多元化、精细化的核心。通过市级层面统筹、跨部门流程再造,实现“多证联办”“一窗通办”,在“农房一件事”办理中,建立“合同+登记”等机制,健全历史遗留问题分类分级调处机制,兼顾政策刚性与执行弹性。以“制度创新”打通层级和部门壁垒,突出“集成服务”的便利和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