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动态

工委动态

欢迎访问中共温州市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农历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动态

>

工委动态

>

涵养优良家风 共建勤廉机关|温州开展“家风家教宣传进机关”主题活动 以优良家风促清正党风政风民风

发布来源:温州市机关党建网

发布日期:2024-05-30 11:00:57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加强机关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和道德修养,引导激励广大机关党员干部以优良家风涵养淳朴民风社风、锤炼优良党风政风,5月27日下午,温州市直机关举行“涵养优良家风  共建勤廉机关”家风家教宣传进机关主题活动。

此次活动由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市妇联联合主办。市委常委、秘书长、市委直属机关工委书记陈应许,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王文胜,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吴晓娟,市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市纪委市监委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组长林兴欢以及主办单位相关领导班子成员等出席活动。市直各单位机关党组织书记、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机关妇委会主任等参加活动。

市委常委、秘书长、机关工委书记陈应许指出:此次活动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创新深化“党建强城·机关领跑”效能建设的有效载体,很有必要也特别有意义。

陈应许在讲话中强调,家风与作风、党风、政风、社风紧密相连,机关党员干部要坚持政治站位,在传承良好家风中厚植家国情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牢固树立“家风建设 机关先行”的理念,精心组织开展一次主题党日、一次主题党课、一次参观见学、一次故事分享“四个一”活动,统筹推进树家庭廉政清风和促机关廉政文化建设;要坚持榜样示范,在传承良好家风中涵养优良作风,把家风建设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争当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的实践者和示范者;要坚持机关先行,在传承良好家风中凝聚奋进力量,找准机关党建赋能家风家教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推进家风建设与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加快建设勤廉并重的新时代机关党建高地市域样板。

勤廉,是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鲜明底色。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围绕推进勤廉机关建设、全力服务中心大局,组织开展“党组织书记领办项目”活动,推动全市各级机关党组织书记领办一批具有突破性、牵引性、“切口小”的改革项目,今年已建立书记领办机关效能建设项目清单938个。通过“书记领办项目”活动,有效发挥“党组织书记”头雁领航作用,带动党员干部不断坚定勤廉追求,以勤廉实干实绩,助力我市“强城行动”。活动中,陈应许向8家市直机关党组织书记代表现场颁发了任务。

在“红色家风代代传 一封家书话勤廉”环节,机关党员干部代表诵读了毛泽东、罗荣桓、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家书,使在场的党员干部从中感悟革命先辈的好家风好传统,增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良好家风、争做勤廉家风建设表率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来自市委党校、市公安局、龙湾区税务局的党员干部结合工作生活实际,深情讲述自己“小家”的勤廉家风故事,生动诠释了何为家风传承、何为奋斗勤廉。

活动发布了《传承家风  勤廉并重  机关带头》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勤廉家风倡议书,号召全市机关党员干部树立“干事且干净、干净加干事、干事能成事”的勤廉追求,带头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共同营造崇勤尚廉的良好风尚。

在随后举行的圆桌对话上,来自市妇联、瓯海中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鹿城区教育研究院等单位的党员干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加强家风家教建设、培育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近年来,全市上下联动开展家庭文化节、“最美家庭”寻访、科学家教宣讲、“好家风助清廉”等系列活动,培树了市级以上“最美家庭”等特色家庭近3000户。特别是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市妇联联合在全省率先创新开展“最美家庭”寻访“系统推”,以机关系统带动国企、“两新”等领域积极参与,在活动载体、阵地宣传等方面一体发力,推动涌现更多“榜样力量”,使“最美家庭”的家风故事辐射到更多人群。今年我市探索营造家庭文明新风尚的案例成功入选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充分体现了我市工作成效。

活动现场为市直单位代表赠送了《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案例教材》等书籍。

为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市直机关党员干部积极带头参与“爱心妈妈爱心家庭爱心单位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三年行动”,市直机关近期已发动招募首批“爱心妈妈”并得到机关党员干部积极响应,活动现场为市直机关8位“爱心妈妈”代表颁发了结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证书。

下步,市直机关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化“家风家教宣传进机关”等活动,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激励广大机关党员干部以优良家风涵养淳朴民风社风、锤炼优良党风政风,持续打响“浙里廉风·机关先行”品牌,为推进“强城行动”、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