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动态 |
市直党建 |
农历
浏览次数:
为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温州国调队围绕“服务基层群众、促进改善基层工作”这一重要目标,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四举措”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见实效。
一、细化“三张清单”, 实现为民服务精准化
从基层和群众需求出发,统筹协调全队力量,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清单基础上,精心细化“三张清单”不断推进实践活动向基层一线拓展。一是细化群众需求清单,找准工作着力点。通过“网上”与“网下”相结合、“走下去”与“请上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收集群众和基层需求,根据需求来源、需求内容以及涉及对象情况分列台账,实现服务群众“精准化”。二是细化岗位履责清单,推进服务精细化。通过定岗履责服务、分级分层落实等方式,扎实推进服务供给精细化。三是细化服务进度清单,提升群众获得感。按即办即结、限期办结、长期跟进等类别进行归类,确保基层和群众反映事项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二、搭建“三大平台”,实现为民服务常态化
搭建服务群众平台,丰富服务载体,推动为民服务常态化。一是搭建融合式服务平台。立足统计调查工作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优势,扎实推动统计调查工作重心下移,深化拓展三服务,充分把握业务培训、上门走访、数据质量检查和统计执法检查的机会,结合“走千企、访实情、送服务”等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结合大型调查、法治宣传等活动为社区群众送温暖、送知识等。二是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经常性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党员(青年)突击队”,引导党员到“宣传嘉”APP等志愿服务平台注册,积极投入基层疫情防控、文明创建、平安巡逻等工作,有效发挥温州队党员和青年志愿者队伍作用。三是搭建党员联系群众平台。积极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党支部结对社区、文化礼堂开展服务群众活动,党员到所在社区为群众服务。通过精准结对建账,定期指导推动、常态化开展帮联,促使党员在帮联群众实践过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员联系群众全覆盖、精准服务零距离。
三、深化“三项改革”,推进基层减负赋能
加快统计调查工作数字化改革,持续推动数据平台、遥感技术等在统计调查中的应用,不断提升基层调查效率,为基层减负。一是推进调查数据采集数字化改革。开发农业调查app程序,实现粮食实割实测全程留痕管理;拓展遥感技术应用,准确快速获取主要农作物调查数据;完善网络爬虫技术进行价格数据采集;联合市文明办开发文明城市测评督查系统;探索无纸化调查应用,推进企业电子统计台账工作,减轻企业负担。二是推进调查管理方式改革。推广劳动力调查中水印相机APP应用,推广住户调查访户记录影像化留痕模式,并指导帮助县级统计机构推进访户记录影像化留痕管理、水印相机APP等数字化改革工作。三是推进数据评估智能化改革。研究编写stata程序,下发指导基层,解决分市县住户调查数据评估指标测算难题;实现劳动力调查相关数据评估报告智能化获取,提高基层工作效率。
四、完善“三大机制”,推进服务能力提升
围绕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关心关爱干部职工,进一步健全机制,确保干部职工和统计基层有能力、有水平、有条件为群众服务。一是完善基层人员培训机制。制定系列培训班次计划,强化基层统计人员分层分类培训,全面提升基层统计人员职业素养。持续开展基层统计人员技能培训,增强其数据分析、预警、研判能力。二是健全落实干部激励机制。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加大年轻干部培养使用,为干部搭建广阔的成长成才平台。通过完善落实“党员先锋指数”管理、“服务之星”评比、“干部积分制”管理、“四比竞赛”等一系列管理机制,强化结果应用,有效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三是健全组织关爱机制。健全党内关怀、谈心谈话和干部心态研判等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全队干部的现实状况,为做优服务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健全特殊群体关爱服务机制。强化困难群体、结对边缘低保户的慰问帮扶工作。